發(fā)布時間:2024年11月20日 15:50
“雙十一”大家的購買戰(zhàn)績如何?敢不敢曬出你的購物清單?買家們瘋狂“剁手”,賣家們也應接不暇,上貨、打包、發(fā)貨……然而,騙子正是趁這些賣家忙碌之際偽裝變身成買家,開始“營業(yè)”了。
小趙在某電商平臺經營一家護膚品店。某天,他突然收到一條買家發(fā)來的消息,稱剛在他店鋪內下單了某產品,但系統一直提示支付失敗,還發(fā)來了一個網址和一張訂單異常的截圖,讓小趙點擊網址聯系平臺客服解決。
為了能完成這筆訂單,小趙也沒仔細看,馬上點擊了該網址,隨即自動跳轉到了客服聊天界面。“客服”稱小趙的網店未開通“消費者保障功能”,需要繳納5000元保證金來開通,店鋪才能恢復正常。小趙信以為真,便按照“客服”指示,向其指定的賬戶進行轉賬。
然而,等小趙轉完賬后,發(fā)現問題仍然沒有解決,便再次聯系“客服”。這回“客服”又讓小趙加“技術工作人員”微信。成功添加后,技術人員讓小趙開啟“屏幕共享”功能,稱要協助解決訂單異常問題。就這樣,小趙一步步的按照對方指示操作。然而也就在這一步步之中,對方遠程操控了小趙的手機,將小趙卡里的10萬元都轉走了。
詐騙套路解析:
1、騙子在電商平臺內選定目標后,冒充“買家”在賣家店鋪里下單產品,然后以交易異常、訂單凍結、無法付款等各種理由聯系賣家,并發(fā)送虛假的訂單異常截圖,騙取信任。
2、等賣家上鉤后,騙子接著發(fā)送虛假網頁鏈接,引導賣家點擊鏈接進入“客服”聊天界面。然后,再偽裝成“客服”,以賣家“未開通消費者保障功能”等為由,誘導其向指定賬戶轉賬。
3、等賣家成功轉賬后,又要求賣家添加“技術工作人員”為好友,開啟“屏幕共享”操作,進一步協助賣家解決店鋪問題,但真實目的是通過操縱賣家手機,將其卡里的錢全部轉走。
網警提示:
賣家不要因為在電商平臺內聊天就放松警惕,遇到買家稱“無法付款”“付款異常”等問題時,需要從正規(guī)渠道聯系平臺客服。
不要點擊、掃描陌生人發(fā)來的鏈接和二維碼,不要和陌生人開啟屏幕共享功能,不要向陌生人轉賬匯款。
[責任編輯:石景]